来源:国际金融报
4月伊始,美国国债市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剧烈震荡。
4月9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46%,单日涨幅达20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三日波动纪录;30年期收益率更是突破4.7%,刷新疫情初期以来的高点。
这一轮抛售的导火索直指本周的国债拍卖遇冷。4月7日,美国财政部58亿美元3年期国债拍卖惨淡,创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对后续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拍卖的担忧迅速升温。除此之外,对冲基金“全面去杠杆”,万亿规模的基差交易正在紧急平仓。
基金大规模平仓
Columbia Threadneedle利率策略师Ed Al-Hussainy观察到,30年期掉期利率与同期限国债利差创历史新低,表明对冲基金正大规模抛售长债以填补保证金缺口。
基差交易的大规模平仓被认为是此次美债抛售的核心推手。
所谓基差交易,是一种利用国债现货与期货价差套利的高杠杆策略,对冲基金通常以50—100倍杠杆放大收益。然而,当市场波动加剧时,融资方(如投行)会提高保证金要求,迫使基金抛售现货以满足流动性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当前基差交易规模已达1万亿美元,是2020年疫情前的两倍。
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经理James Athey警告,此情景与2020年3月基差交易崩盘如出一辙,“流动性枯竭可能推动金融危机重演”。
新加坡Aravali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Mukesh Dave表示:“一旦融资链收紧,基金就必须被迫卖出,这加速了债市的崩溃。”
此外,市场对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担忧进一步放大了美债抛售压力。当地时间4月8日,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寻找避险标的
除了美债被抛售,日本长期限国债亦面临较大压力,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5.5个基点至2.75%,创2004年8月以来新高。
此前,日本有议员呼吁日本考虑出售其持有的美国国债,作为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应对措施。美国国债是日本巨额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不过,4月9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Katsunobu Kato)排除了利用美债作为对抗关税政策的可能性。
加藤在国会表示,“我们管理美国国债的立场是为未来可能需要进行汇率干预做准备,而不是出于双边外交考虑。”
眼下,美债的传统避险地位正遭遇结构性挑战,全球资本加速寻找替代选项。
ANZ高级利率策略师Jack Chambers指出,当前市场已进入“非理性恐慌阶段”,投资者抛售美债换取现金的行为颠覆了常规逻辑——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收益率仍飙升。
花旗集团G10利率策略师Ben Wiltshire认为,美债可能正失去其作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轴”的地位,流动性枯竭和基差交易风险导致其避险功能失效。花旗集团报告称,投资者正转向欧元区、澳大利亚主权债券。
景顺固定收益可持续及影响力投资组合经理林纯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最近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忧虑导致全球风险资产遭到抛售,亚洲投资级别债券则表现稳健,息差扩大幅度较低,跑赢美国投资级别债券。亚洲债券这一资产类别可提供多元化的行业敞口,非金融行业占指数权重不超过10%,这在当前环境下是一个优势。“从行业角度看,专注当地市场而且基本面稳定的亚洲债券发行人的表现会更稳健,并因此带来投资机会,包括中国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澳大利亚公共事业、印度非银行业金融公司、印度投资级别债券、澳门博彩业、亚洲消费等领域的部分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