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鹏饮料赴港上市的三层迷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8:20:00    

被质疑“不差钱”,刚拿10.5亿元闲散资金去理财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珊

“不差钱”的东鹏饮料,对二次上市很执着。东鹏饮料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于4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在3月8日公布2024年财报时,东鹏饮料已宣布赴港二次上市的决定。更早些时候,2024年2月,东鹏饮料曾终止赴瑞士上市的计划。

若此次赴港上市成功,东鹏饮料将成为继“安德利”之后,第二家“A+H”上市的饮料企业。不过,自上市以来,东鹏饮料被“大股东多次减持”“用大量闲钱理财”等质疑声所包围。对此,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东鹏饮料董秘办工作人员。

第一层迷雾:“大单品”焦虑

招股书提到,东鹏饮料为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功能饮料企业,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

据悉,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2021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亿元、1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6%;毛利分别约为35亿元、47亿元、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61%。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东鹏饮料的产品矩阵已涵盖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果蔬汁饮料等多个品类。不过,记者梳理发现,东鹏饮料仍面临“大单品”焦虑。

长期以来,能量饮料“东鹏特饮”都是东鹏的“大单品”。招股书显示,2022年,东鹏特饮收入占东鹏饮料总收入的96.6%,2023年,推出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东鹏特饮占总收入的比例降至91.9%,2024年继续降至84%,但整体占比仍然较高,“东鹏补水啦”尚未形成东鹏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对收入贡献仍然有限。有产业分析师称,如果企业过度依赖单一爆款,消费者偏好变化或产品创新滞后可能导致现有产品被替代。

对此,东鹏饮料回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称,公司目前不会考虑并购拓展其他品类,未来考虑做平台型的公司,依靠现有优势发展更多的品类。

第二层迷雾:不差钱的东鹏

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获得融资,以做大市场。但是,赴港二次上市的东鹏饮料似乎并不差钱。

近日,东鹏饮料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10亿元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3月25日,东鹏饮料再发公告,介绍了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涉及资金10.5亿元,用于理财、结构性存款以及资管计划。

坐拥大量闲钱的东鹏饮料,为何还要募集资金?招股书中提到,东鹏饮料本次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也就是说,本次东鹏饮料赴港上市,把目光又投向了海外。谈及“出海”主题,东鹏饮料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东鹏饮料核心主业仍然在国内市场,募集资金主要考虑到海外市场的开拓。“未来肯定要承接一些增量市场,海外市场未来需要五到十年去培育,目前需要先把声量打出去。”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2024年年报中,东鹏饮料提到其在海外市场推出的产品,包括出口美国的EDRAGON Energy Drink、出口韩国的东鹏特饮维生素能量饮料及出口马来西亚的东鹏特饮风味饮料Eastroc Flavored Drink等。去年12月,东鹏饮料发布公告明确,计划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以最终实际投资金额为准),主要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在2024年年报中,东鹏饮料还提到,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将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

可以看出,东南亚市场是东鹏饮料的重点布局方向。不过,东南亚饮料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与东鹏特饮产品定位相似,早已在东南亚市场占据先发优势。自2021年起,元气森林也加速出海,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

从整体收入来看,目前东鹏饮料的海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4年上半年,东鹏饮料收入78.73亿元,海外收入约0.11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仅为0.14%。

东鹏饮料董秘办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东鹏饮料在海外的销量很小,具体数据正在统计。记者留意到,不排除未来东鹏饮料在海外会采取并购计划。2024年年报中提到,东鹏饮料将“战略性探索海外市场与投资并购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自称已做到功能饮料中国第一,但在国内市场的开拓方面,东鹏饮料仍面临诸多问题。以产品布局为例,作为从广东走出的企业,东鹏饮料南强北弱的局面依然没有被完全打破。一瓶500ml的东鹏特饮售价五六元,而红牛250ml罐装售价则要6元起。近年来,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东鹏饮料与红牛形成正面竞争。但是,东鹏饮料并没有凭借手中握有的大量优势资金进行“乘胜追击”。截至2024年年底,东鹏饮料有9个生产基地,包括增城基地、东莞基地、华南基地、安徽基地、南宁基地、重庆基地、海丰基地、浙江基地及长沙基地。从地理位置分布看,北方地区仍然为空白。

东鹏饮料董秘办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目前,我们在北方的推广可能偏弱一些,由南向北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培育需要一定时间。”记者询问是否有具体的推进计划或工作安排。对方表示,近几年已陆陆续续开始铺货以及进行渠道体系搭建。“内部相关事业部门也会进行相关业绩的考核。”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称,目前东鹏饮料在建四个基地,其中最北的是天津基地,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

“赴港上市募集到的资金,真的会用于开拓市场吗?”有投资人质疑。

第三层迷雾:股东持续减持

上市以来,东鹏饮料股东在A股市场的持续减持,已引起多方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起,东鹏饮料的重要股东及高管已累计减持超50亿元。君正投资累计减持套现超过30亿元。

2月21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第三大股东烟台市鲲鹏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鲲鹏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3786%。

据介绍,东鹏饮料的董事长林木勤及其子林煜鹏分别持有鲲鹏投资股份的54%和9%。而鲲鹏投资又持有东鹏饮料股份约3300万股。公告中提及林木勤及林煜鹏不参与本次鲲鹏投资的减持计划,减持主体亦不涉及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对此,东鹏饮料董秘办工作人员解释称:“投资人买东鹏饮料看的是基本面,是增长的潜力,而不是减持。君正投资是我们上市之前的一个财务投资人,他们有自己的投资时间限制,进行减持操作并不代表他们不认可公司的发展。鲲鹏平台是我们内部的员工持股平台。类似的平台一共有四个,员工、供应商渠道商都在平台里面。”该工作人员表示,减持是为了激励到位,大股东是不会减的,也动不了。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