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创维格力纷纷跨界造车 生态突围战已悄然开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9:07:00    

不久前,创维汽车于南京溧水召开“共拓未来·智领全球”全球经销商大会。在经销商大会上,创维汽车发布了两款战略车型——创维HT-i智擎版与创维EV6智驾版,并首次展示了全新SUV创维磐石的设计理念。这三款车型分别代表了创维汽车在混动技术、智能驾驶、超充续航和经典设计领域的突破。

创维,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造车品牌,曾经的电视机销量全国第一,如今跨界造车,面对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又该如何突围呢?

2024年是新势力疯狂洗牌的一年,前有高合汽车倒闭,后有极越汽车惨败,还有更多前仆后继进入新能源战场但无法持续下去的车企们在风雨中飘摇。

造车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下去。在智能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浪潮下,跨界已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曲线的常态。不仅是创维,还有同样是家电巨头的格力也选择跨界造车,同样选择的还有吉祥航空,而这些仅仅是开始。

破圈即是战略突围

2021年,中国家电巨头创维集团正式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旗下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并推出首款纯电SUV车型。格力也早在2019年就涉足新能源领域。跨界造车,绝非简单的跟风,而是一场围绕生态、技术与用户场景展开的战略突围,这折射出传统家电企业在智能时代下的转型焦虑与野心。

创维的造车逻辑,本质上是其“智能人居生态”战略的延伸。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家庭场景的智能化已接近天花板。汽车作为“第三生活空间”,成为补齐生态闭环的关键拼图。与创维有相似发展路径的,还有同样是家电巨头的格力集团。从2016年试图以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被否,到2021年以18.28亿元竞得其控股权,再到2024年成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格力的造车之路已走了近十年。据最新消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今年将战略重心从家用车市场转向商用车领域。

相比于传统家电巨头的创维和格力,两年前才入局造车的吉祥汽车背靠的是吉祥航空。2023年8月,上市公司吉祥航空的母公司均瑶集团入局造车,并且将汽车品牌命名为“吉祥汽车”。吉祥汽车计划利用均瑶集团在航空、旅游等领域的资源,整合碎片化的出行场景,打造流畅、端到端的出行体验。通过AI化产品,用户可以一键完成机票、酒店、景区等全程安排。吉祥汽车作为这种新型出行方式的提供者,是吉祥大出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祥汽车的战略核心是“生态服务与AI智能产品的双轮驱动”,特别是车上的智能AI技术,值得期待。吉祥汽车的目标不仅仅是创建一个汽车品牌,而是打造一体化的智慧出行服务生态。

传统制造业转型困境

尽管战略清晰,“创维们”仍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创维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为1.86万辆。2024年的销售目标是4万台。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动辄数十万台的销售目标相比,创维汽车的年度销售目标逊色不少。格力似乎早已看透了市场并于近日表示,将不会涉足家用小轿车的生产,而是将重点放在环卫车、重卡、公交车等各类工程车的研发与生产上。虽然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实力,但考虑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公司自身的战略定位,格力决定专注于工程车这一细分市场。

比起互联网转型而来的“蔚小理”,从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来的创维和格力,显然在打造品牌声量方面略逊一筹。而与已有着数十年积累的造车老将们相比,“彩电大王”“空调大王”的名号显然不能让消费者信服。这暴露出跨界者普遍面临的困境:如何将家电领域的品牌势能转化为汽车消费信任。

目前,在渠道方面,创维尝试利用原有的1.2万家家电销售网点展示汽车,但转化效果有限。与蔚来、理想的直营模式不同,创维采用“经销商+城市体验中心”混合渠道,导致服务标准难以统一。如何构建符合汽车消费习惯的渠道网络,成为当务之急。如今,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较量,而是生态体系的全面对抗。

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家电巨头们的跨界造车虽然前路布满荆棘,但提供了一种转型样本:以硬件为入口,以数据为纽带,以场景为战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这场生态突围战已然揭示: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一产品转向系统级生态,未来能否成功尚难定论,但探索本身,值得敬佩。

原标题:《创维格力纷纷跨界造车 生态突围战已悄然开启》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丁延吉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阚静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