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记者探访其工作室时,上百件专业工具陈列案头,白炽灯下,他正用鹰嘴钳反复调试2.3mm、2.5mm、2.7mm不同规格铰链。
核对客户的修复要求
琳琅满目的工具
打磨将需要焊接的焊点
激光焊接
老式焊接机进行焊接
维修好的眼镜进行组装
修正鼻托
用焊丝进行焊接
修复好的眼镜
“眼镜佩戴的舒适度,往往系于毫厘之差。”这位从业20余年、修复眼镜超20万副的匠人坦言,即便经验丰富仍坚持“多试一次”原则。正是这种执着,让顾客感叹“孙师傅修的眼镜比新镜更合体”。
真正彰显其工匠功力的当属急难险重任务。一次,一名外科医生的显微镜镜片碎裂需紧急修复:要在常规镜片钻出直径3mm孔洞嵌入显微镜,且手术迫在眉睫。“镜片薄,钻头大,刚一碰上就碎。”孙永刚回忆,连续碎裂四片镜片后,他与同事发明滴水降磨法,一人滴水、一人钻孔,如此反复,至第五片镜片,才钻孔成功。此时,一看墙上钟表,他已在工作台旁,连续站立7个小时。
在孙永刚看来,“顾客信任我才找到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如今,孙永刚的工作室内,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摞了高高一层,他埋头于各式眼镜的修复,这里没有流水线的轰鸣,唯有放大镜下毫米级的精密操作,每副眼镜都经历着“望闻问切”般的定制修复。那些经他修复的眼镜,不仅是光学器具的重生,更成为匠心守护“心灵之窗”的见证。
往期内容回顾
写新图文
■连休10天!山东一学校官宣■最新发布!山东电价政策!■2770人!德州一中招生方案公布 
■记者:俞荣 摄影:高家辉■编辑:孙风超|审核:李霞 邹晓燕■推广合作:0534-2220035 / 22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