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在方案审查时,你与设计方研讨并给出很多相关建议,解决了我公司面临的难题,合理合法地推进项目审核工作……推动了项目落地。”
一封盖有安徽圣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印章的感谢信,揭开了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企业的温情故事。
写信人是企业,收信人是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研中心的工作人员何勇奇。
安徽圣奎新材料于2023年在宣州区狸桥镇投资落户,工业厂房拟定的设计方案,因建设地块与铁路线挨着比较近,所以迟迟未能通过专家评审会。
评审不通过,就意味着项目无法按计划推进,需要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建筑学出身的何勇奇,在收到企业被退回来的设计方案后,第一时间会同有关专家协商拟定修改方案的审查意见,并多次前往宣州区铁路(机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征求意见,检验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光是铁路管理部门,就跑了四五趟,好在最终没白忙活。”回忆起跑方案的那段日子,何勇奇记忆犹新,“企业投资是基于对当地政府的信任,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
“纸短情长,几百字的感谢信,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也是对我个人的激励和鞭策。”何勇奇感慨。
感谢信的背后,彰显的是宣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自规”温度。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用办事速度、服务温度,营造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同样位于狸桥镇的方冠(安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宣州经济开发区重点招商企业,主要经营数控刀片的制造和销售。该企业于2023年7月落户,并于当年9月投产。新建厂房于2024年4月拿地,次月便办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窗口首席代表韩艾虎介绍,工业项目传统审批要经过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三个阶段,整个流程走完至少需要8至12个月,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
在知晓企业用地需求后,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要素“促开工、保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批、一站受理的创新举措,全方位助力企业“交地即办证,拿证即开工”。
“通过试点,方冠(安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项目开工时间提前5个月,有效加速了项目落地。”韩艾虎说,目前该项目厂房建设正在收尾,预计5月份即可投产。
在他看来,“交地即交证”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为企业省时间、提效率、降成本的重要举措。
“发展走到哪里,政策和服务就跟到哪里。”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王辉直言,只有培育出营商的沃土,企业才能吃下发展的“定心丸”。下一步,力争优上加优,讲好营商环境的“宣州故事”。
(责编:关飞、韩震震)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