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网记者 苏桂除
3月28日,为期四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幕,今年年会总体接待规模约5000人,实现了“精彩、圆满、顺畅、绿色、安全”的既定办会目标。年会期间,琼海也借助博鳌年会引来的巨大流量,借论坛的“平台”打造琼海的“品牌”。在四天时间里,琼海举办了一场媒体琼海行之旅、两场重量级推介活动,并全新升级了琼海传统文化动漫形象文创产品,论坛理事会也首次在琼海美丽乡村召开,让琼海的产业链延伸释放呈现乘数效应。

参加琼海媒体行采风的记者在南强村花海打卡。记者 苏桂除 摄
借媒体平台
做足琼海主题宣传
在年会召开前夕,琼海邀请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参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报道的国内、国际媒体记者220多人,深入琼海采风,充分利用年会给琼海带来的媒体资源,大力宣传琼海城市形象。
记者注意到,采风线路中,有“田园风与国际范”兼具的博鳌南强美丽乡村,也有我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还有琼海“椰子系列”产业品牌的品香园产业园、白玉香健康产业园,更有号称“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珍稀果树分库”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坐落于千年渔港之滨的更路簿博物馆和无所归止赶海基地等。活动持续三天,每天分上、下午两场,为媒体记者准备了运动、美食、产业和文化四个主题的参观路线,可看、可尝、可玩,还有看点的参观线路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大家踊跃参与,有时稍晚报名就“一座难求”。
“我觉得,由政府来主导,选择一些代表本地特色的产品去主推,多参加交流会、分享会、推介会等,带动企业打开知名度,也一定能打开销路和市场。”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苏悦说,琼海的自然风光非常好,物产也非常丰富,近几年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华夏时报记者张智告诉记者,三合一的咖啡、可可茶冲饮等特色系列产品,让他耳目一新,也非常好喝,希望这些品牌能够向更大范围、更多人展示。
三天时间,媒体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深入了解琼海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成果,随后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通过各自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助力琼海城市主题宣传。

今年博鳌年会实现“零碳办会”。记者 苏桂除 摄
共享年会平台
放大琼海“窗口效应”
除了三天六场媒体行活动,年会期间,琼海分别在博鳌举办了“博鳌之夜 魅力琼海”主题活动和2025年琼海市中韩经贸交流暨招商推介会。两场活动均由海南省商务厅、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琼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两场活动不仅是琼海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
琼海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拥有我国唯一的“医疗特区”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也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更是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投资、创业热土。琼海谋划打造系列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具有琼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四个“特许医疗”政策构建了特许医疗+旅游的生态圈,为全球医疗开放合作领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中国方案”。
正如琼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傅晟所说,琼海是一座魅力之城、兴业之城、梦想之城。未来琼海将始终秉持“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用心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用情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让每一位投资者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让每个优质项目都能在琼海开花结果。
“博鳌一直是连接亚洲和世界智慧碰撞的中心地带,琼海市的(发展)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出席中韩经贸交流会时说。
韩国精准营养协会副会长卞雄载也认为:“琼海的生态资源与健康产业规划高度契合,韩方愿在技术、人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琼海市委主要负责人称,博鳌亚洲论坛“金字招牌”影响力持续彰显,不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亚洲各国共同进步、推动全球发展的桥梁。每年200余场国际会议在博鳌召开,“到博鳌开会”已成为国际风尚。
今年年会期间,琼海市通过举办中韩经贸交流暨招商推介会,推介琼海的“五大名片”——汇智全球的博鳌“金色名片”,承载健康的乐城“银色名片”,耕海守疆的潭门“蓝色名片”,激荡精神的红色娘子军“红色名片”,以及碧水青山的琼海“绿色名片”。在此基础上,琼海以“医疗、健康、会展、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热带高效农业和现代海洋渔业为特色的两个产业,以智能物联等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经济和临空临港经济为特点的三个未来产业,为琼海连接亚洲、连通世界、展示琼海的美丽和谐、绿色提供了机遇。

琼海传统文化动漫形象“鳌仔”“鲤鲤”深受记者喜爱。记者 苏桂除 摄
从美丽乡村到会客厅
琼海产业链延伸释放乘数效应
继2023年、2024年“鳌仔、鲤鲤”文创礼包在年会引发热潮后,今年年会召开之际,琼海携全新升级的传统文化动漫形象文创产品亮相会场。
琼海传统文化动漫形象“鳌仔”“鲤鲤”分别源于博鳌与万泉鲤,寓意淳朴坚韧的琼海人民与内涵丰富的琼海传统文化。全新推出的笔记本,封面插画以“鳌仔”“鲤鲤”嬉戏打闹为背景,通过万泉河串联起潭门中心渔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红色娘子军雕像、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城市地标。“鳌仔”“鲤鲤”还贴印在马克杯等宣传品上。独特的文创产品既是手信更是文化桥梁,让参会者赞不绝口。

参加琼海媒体行采风的记者在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打卡。记者 苏桂除 摄
当全球目光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时,在距离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地30公里外的美丽乡村点——“世界热带水果之窗”,也吸引着中外嘉宾的眼球。今年论坛年会理事会首次在此召开。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理事会首次在我们这里召开,我们也想利用论坛的影响力,将我们的旅游产品、农产品的知名度打响,改善农村面貌,带动农民增收。”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副总经理、总农艺师陈兵说,自建设以来,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已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近700种热带水果,其中420种属国内首次引进,380种试种成功,涵盖了从夏威夷的彩虹香蕉、泰国的反季节榴莲,到澳洲手指柠檬、中美洲燕窝果等各种“奇瓜异果”,堪称“舌尖上的联合国”。
借风势、乘风起,因为博鳌,海南一次次扩大“国际朋友圈”,琼海也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品牌,借力推销,让其产业链延伸释放,争取乘数效应。合作共赢,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不变的主题,也是会场内外发出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