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如何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发挥侨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近年来,漳州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挖“侨”资源,打好“经贸联侨、联谊聚侨、智力汇侨、文化融侨、服务惠侨”五张牌,推动“侨”与“乡”双向奔赴。
作为著名侨乡,漳浦县拥有海外侨胞30.8万人,分布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约12.6万人。每逢清明时节,回乡祭祖、探亲访友、考察商机、参与公益便成为侨胞们的共同选择。今年4月,众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到漳浦,受到家乡干部和乡亲的热情接待。
在产业对接中寻找合作机遇,在生态共建中深化桑梓情怀——这场“侨胞回乡热”,不仅是游子对故土的眷恋,更是“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的生动实践。
血脉寻根 绘就家国“同心圆”
清明,既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外游子寻根溯源的精神归途。今年漳浦的清明节格外温情洋溢——百岁印尼华侨陈壬水带领五代同堂跨越重洋返乡祭祖的感人场景,在当地传为美谈。
在曾经执教过的漳浦县马坪小学,这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在子孙搀扶下,与师生们亲切座谈。他勉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随后,陈壬水一行参观了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赢得老人频频赞许。最令人动容的是,在学校操场边,陈壬水带领家人和学生们共同种下6棵桂花树,并深情寄语“种树护根,永续乡情”。参观途中,他反复叮嘱家人多拍摄家乡风貌:“这些都是我们的根脉啊!”

日前,百岁印尼华侨陈壬水与家人一起种下6棵桂花树。
马坪镇思亲楼内,陈壬水与专程从香港返乡祭祖的堂弟陈贯珩久别重逢。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紧握,眼含热泪许下“世纪之约”:明年再聚思亲楼,共叙乡情。重走当年捐建的思亲路、思亲桥时,女儿陈韵情感慨道:“父亲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让我们倍感自豪,我们后辈定当传承这份美德,永续血脉亲情。”
4月6日,漳浦县创新开展“香港同胞返乡植树日”活动。香港漳浦同乡会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种下28棵象征香港回归28周年的红粉紫荆树。返乡植树活动将成为同乡会每年清明节的固定项目,未来这里将建成“香港林”,既是家乡的生态新景,更承载着在港同胞饮水思源、回报桑梓的深情厚谊。同乡会会长杨小龙一边培土一边动情地说:“这片树林不仅绿化了家乡,更在子孙后代心中种下乡愁的种子。”
与此同时,十几公里外的赤岭畲族乡正上演着跨越海峡的亲情团聚。在“三月三”文化节现场,300多名两岸蓝氏宗亲身着绚丽凤凰装,用畲语吟诵祭文、共跳竹竿舞。来自台湾的蓝浩彦手捧从台中带来的族谱热泪盈眶:“族谱记载的祖厝位置丝毫不差!两岸血脉相连,这次回来就像与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据统计,清明期间共有12批500余名台胞参与宗亲联谊,家书互赠、族谱合订等环节成为两岸亲情交融的生动见证。
“这场祭祖热潮折射出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漳浦县侨联主席戴智渊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通过修缮祖厝、编撰侨史、搭建“云祭扫”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唤醒了侨胞的乡愁记忆。今年清明返乡侨胞同比增长40%,特别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主动加入寻根队伍,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产业兴乡 铺就发展“同心路”
在深化亲情联结的同时,漳浦县积极拓展与港澳台同胞的产业合作新空间。一场以“文旅和总部经济”为主题的招商推介会日前在漳浦举行,吸引了众多港澳同胞前来洽谈。推介会上,漳浦县全方位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从古韵悠长的历史建筑到钟灵毓秀的山水风光,从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到令人垂涎的美食文化,漳浦的魅力画卷在港澳乡亲面前徐徐展开。
漳浦县精心策划了滨海旅游、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化等领域的特色项目。“蓝色滨海”“金色古韵”“红色革命”“绿色康养”四大主题旅游线路,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都市休闲等多元业态,为港澳游客打造丰富的旅游选择。推介会上,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家居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与清洁能源、绿色纸业、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引发港澳乡亲的浓厚兴趣。
活动期间,港澳乡亲还专程来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侨乡)东坂村,实地考察河豚养殖基地,详细了解养殖技术、市场前景等。在与当地养殖户的座谈中,双方就构建“生产—供应—销售—体验”全产业链展开深入交流,特别探讨了开通“漳浦—深圳—香港”河豚冷链专柜的可行性。港澳乡亲纷纷表示,愿意发挥桥梁作用,或直接参与运营,助力漳浦河豚“游”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三月三”文化节期间,两岸蓝氏宗亲共跳竹竿舞。
作为漳浦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漳州蓝氏宗亲联合贸易有限公司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成效显著。这家由县属国企控股、14个村集体参股的企业,已与台湾多地蓝氏宗亲会签订4份战略合作协议,吸引17家商协会和企业开展合作。公司整合县域“名优特新”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畲”字号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2100万元,同时完成建材贸易额2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期成功进口乌干达咖啡豆105吨,价值约400万元;累计签约进口咖啡豆1900多吨、芝麻1000吨、桉木单板3.3万吨,总进口额超9000万元。在文化融合方面,公司协办的“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火山公社赛车嘉年华”等活动,为台胞来浦寻根投资搭建了重要平台。
“我们将立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优势,深化与大型国企(民企)合作,为闽台融合和漳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董事长林惠滨表示。许多侨商感慨,近年来漳浦构建的多元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他们对回乡投资充满信心,更对未来发展满怀期待。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