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新一海17”轮的船员们将一面写有“及时联动 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原来,一名扬州船员眼睛受伤,该公司多名工作人员冒着风浪,火速实施海上救援,帮助伤者及时就医。
事发前,从江苏省扬州市驶来的“新一海17”轮,在海上锚地等待进入黄骅港装卸货物。等待期间,船员小郑检修机舱时,一粒铁屑突然“飞”入其右眼。起初,小郑没在意,但过了半天,他的眼球开始渗出液体,视野变得模糊,还发起了高烧。船长见状,急忙拨打了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值守电话。此时,“新一海17”距离码头有16海里。海上救援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当日16时15分,接到求助的值班调度员刘彦平同时打开三个通讯频道,一边监听气象预报,一边协调“黄骅拖7”轮顶着大风浪出航,并操作电脑,生成最优救援路径。同时,渤海新区人民医院眼科急救人员通过视频远程指导船医为小郑进行眼部冲洗。“神华拖7”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艰难前行。大副王伟瞅准浪涌间隙,抓住转瞬即逝的平缓期,果断下令贴靠。水手王建军迅速抛出缆绳,成功完成贴靠。货轮甲板上的船员合力稳住爬梯,慢慢放下安全保护绳。小郑在安全绳的保护下,沿货轮舷梯走向爬梯。拖轮上的水手稳稳接住小郑。17时32分,伤员转移完成。接着,值班调度员刘彦平紧盯着电子海图,指挥“神华竣1”轮为“神华拖7”轮疏通出一条海上救援绿色通道。18时55分,载有伤员的“神华拖7”轮靠泊拖轮工作船码头。人们将伤员抬入等候在此处的救护车。19时10分,救护车顺利驶达医院。渤海新区人民医院医生争分夺秒展开急救。手术室中,医生从小郑的眼球中取出铁屑。术后,小郑的眼睛恢复情况良好。“多亏送医及时,否则伤者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医生说。据了解,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枢纽,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已执行海上应急作业任务14次,出动拖轮30艘次,救助遇险船舶6艘次,救助病伤船员8人次。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代苗苗 通讯员 陈春宇 周如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