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计虹 用细腻笔触描摹市井之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26:00    

计虹

计虹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探索。

计虹短篇小说集《半街香》。

计虹诗集《未来辞》。

作为一名扎根西北的青年作家,计虹用她独特的城市叙事,为当代文学注入了鲜活的气息。从陕北小县城到宁夏银川,从《黄河文学》编辑到小说创作者,她始终保持着对城市生活的敏锐观察。在《刚需房》《沙发客》等作品中,她以细腻笔触描绘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图景,让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在文学中熠熠生辉。

(Q:问题)

文学启蒙与创作初始

Q:可以简要谈谈您与文学结缘的经历吗?

计虹:我出生在陕北定边县,11岁转学到了银川,1996年进入宁夏大学中文系学习。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在学校,我大量阅读了中外经典名著,也接受了良好的专业教学。印象深刻的是,大二时,中文系办了一个文学活动,张贤亮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书本里的著名作家,这堂课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学的喜爱。

后来有一次,我在学校举办的一个书市活动中买了一大堆书,其中有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讲的是陕北的事,我就特别感兴趣。在看的时候,发现书里有错别字,就随手拿起笔改了。后来,我大学毕业进入《黄河文学》做编辑,现在想来,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事。

我是在做期刊编辑很多年后才开始写作的,最初的创作冲动只是要发文章评职称,这个我一点儿也不忌讳。后来,我发现写作对于我是一种倾诉和放松,终于不用只是看别人勾画的世界,我也可以自己创造属于我的世界。

城市叙事与人物塑造

Q:是什么契机使您将创作重心放在城市小说上?银川这座城市,为您的小说创作中提供了哪些独特的灵感和素材?

计虹:谈不上是契机,就是一种水到渠成。我出生在小县城,后来来到银川,生活经历、轨迹、体验都在城市,你让我写种水稻、收麦子,我写不了,因为我不懂嘛,要写也是“拿来主义”。每个人开始创作都是写自己熟悉的,大概很少有人写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吧。

我在银川生活了近四十年,银川就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所有和我有亲密关系的都在这里,我们都在银川生活,也将在这里老去。真的想想,它没什么独特的,但它就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的。

Q:从《刚需房》《沙发客》等作品看,您笔下的年轻人、小人物都很鲜活,创作时是如何深入挖掘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在塑造小说人物时,您是如何赋予角色独特性格的?

计虹:我喜欢的作家像老舍、池莉、路遥、陈彦、刘震云、毕飞宇等,他们的作品里很多都是以小人物为主角。我理解的“小人物”就是人民,就是芸芸众生,就是我身边的人,是我自己。他们可能是我在菜市场、公交站、电影院、学校等地方见过的、听过的,我会随时用脑用心去记下他们。比如写《刚需房》就是因为我认识的人要在上海买房带来的灵感。至于塑造人物,就是要贴着人物写,什么样的人物就得有配套的动作、语言,行为方式,比如,一般来说不能让一个大学教授当众打嗝放屁,也不能让一个家庭妇女说一些酸唧唧的迂腐的话。

小说创作中的思考

Q:您的城市小说常常关注城市人的精神困境,为什么这个主题对您来说如此重要?

计虹:应该说这个主题让我更敏感,更触动。我也不是就在写别人的困境,那些其实也是我的困境。现代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下,人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更加冗杂,之前看过一个片子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被“困”住了。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现代城市人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困,我想这是每个作家都该深入思考的。

Q:有没有哪类小说是您特别想尝试,但还未在作品中充分展现的?

计虹:我一直喜欢谍战片,像《潜伏》《风筝》《面具》《伪装者》《风声》,我看了好多遍,有的台词都能记下来。我也想写一系列的谍战故事,《半街香》其实我尝试着做了,里面写到了把情报藏到特制的旗袍盘扣里,通过故事中那些官太太、富太太来传递情报,但这个小说感觉后面结束得太快了,其实可以展开写更多,可以写成中篇或者长篇,但是我好像驾驭不了,匆匆收尾了。后来我又失败过几次后,我明白自己能力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大量阅读、练习。

自我风格的探索

Q:您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锤炼上您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和心得?

计虹:让一个作家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家,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语言。从写作开始,我就在找自己的语言体系。我喜欢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朴实的,读起来轻轻的,放下来又重重的,读的时候没觉得,可是能让你一直回味,欲罢不能。我举一个身边的作家的例子,石舒清老师。有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他的小说,有一句大概意思是说老年人的爱情就是要实惠。我当时看了“实惠”两个字,真是绝了,道出了真谛与心酸,到今天这个词都刻在了我的脑袋里。准确、深邃,这是语言的境界。我除了写小说,也写一点诗歌,诗歌是最锻炼语言的,因为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极高。

Q: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尝试过突破自己现有的创作风格?

计虹:目前我还不认为自己的风格已经成形了,有很多定义都是评论家给的,比如评论家乌兰其木格说我是一位对当代世俗生活充满痴迷的作家。没错,我非常热爱俗世的烟火,会经常逛一逛菜场,那些新鲜的萝卜、芹菜、韭菜、蒜薹,水灵灵可爱,还有那些质朴的卖菜人,对你真诚的吆喝同时偶尔眼睛里也会闪现一丝狡黠,也很可爱。

目前,我的一本长篇随笔《我的城》正在出版过程中,主要写了我来到银川,学习生活工作的点滴,虽然是我个人的记忆与体验,但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共情。

记者 吴璇

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