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投资12亿,自今年2月13日正式投用以来,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已平稳运行两月余。作为华东地区首台国产重离子医疗装置,它寄托着广大患者攻克肿瘤的希望。
首位接受重离子治疗的是77岁的前列腺癌患者刘大伯。目前,刘大伯已完成治疗。过程中感受怎么样?重离子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

以下为刘大伯自述:
我今年77岁,平时身体还蛮好的。3年前体检发现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10ng/mL左右(记者注:一般正常情况下≤4.0ng/mL,但需结合年龄、检查方法及个体差异综合判断),后来查出前列腺癌。
因为我的前列腺癌评分是3+3,医生说恶性程度不算高,发展也不快,我就想先通过喝中药保守治疗。结果过了一段时间PSA升高到44ng/mL,我又马上挂了一位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专家的号。
专家建议我做手术,可我心里是很犹豫的,一直下不了决心。我查过资料,前列腺癌手术之后有一定复发率,而且术后可能有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我在候诊的时候,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病人,做了手术之后尿失禁,裤裆都是湿的,他自己还没发现。我知道大部分病人前列腺癌手术之后3-6个月尿失禁的情况是会逐渐改善的,可也有个别人会长期尿失禁,万一很不凑巧,我就碰到了呢?这对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太大了!
今年过年前,我看到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的报道,说可以治疗前列腺癌,肿瘤复发概率更低,所以我马上挂了朱骥副院长的号来咨询。
门诊咨询后一周
接到电话通知模拟定位
看过我的情况,朱院长说重离子治疗可以达到和手术差不多的效果。我本来没有抱着根治的希望来,只是想通过重离子做保守治疗,听到他这句话,我一下子很振奋。
本来家里人是不太支持的,他们觉得即使是重离子治疗,放疗也只是治疗前列腺癌最后的手段,能手术还是该手术。跟我一起在门诊听过朱院长的讲解,他们的观念扭转过来了,看到我这么坚定要做重离子治疗,也没有再反对。
大概一周后我接到电话,通知我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当天我还进行了模拟定位,现场制作了一些治疗时用以辅助定位的模具,背上、屁股底下、前胸、腹部这些位置都有相应的模具,它们的材质有的像泡沫,有的像塑料。模具制作完成后,医生又让我带着模具到CT室进行正式定位,来来回回反复调整,这个过程还是比较久的。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主任医师: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依然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优选方式,但对于无法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放疗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
接诊患者后,团队会进行大致的评估,如果判断适合进行重离子治疗,接下来的流程是进一步完善检查-体膜固定装置制作-CT定位-医生勾画靶区-物理治疗师物理运算-治疗计划评判-上机剂量验证,如果剂量验证与计划完全一致,就可以开始实施治疗。为了保证治疗的精准性,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在完善相关检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刘大伯的临床分期为前列腺癌IIA期,分期较早且没有出现转移,但由于治疗前患者的T-PSA已达44.4ng/mL,综合评估为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
憋尿和排便
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相对麻烦的事
3月10日,星期一,当天我住进了病房。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只是抽了血做常规化验。该做的检查之前都做完了,包括治疗过程中呼吸控制的训练等前期也对我做过培训,基本只要保持呼吸均匀就可以,这些要求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朱骥:比起病灶在肺部、肝部等位置的肿瘤患者,呼吸运动对腹部肿瘤,尤其是前列腺肿瘤的重离子治疗影响相对小,治疗前的呼吸锻炼没有那么严格,基本上保持呼吸均匀即可。
第一次治疗安排在第二天上午10点。因为前列腺癌属于腹部肿瘤,旁边脏器多,膀胱、大肠、肛门等等,为了保证精准,避免治疗对这些器官的影响,最主要的准备工作是憋尿和排便。这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下来我觉得相对比较麻烦的事。

重离子图片(分离图)重离子环境图
治疗前6小时就得禁食。早上起来我需要先排空大便,为了排便更顺畅,医生还开了乳果糖帮助排便。治疗开始前2小时必须用一次开塞露,确保大便彻底排空。同时,膀胱里留多少尿液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最好在90-120ml之间,医生说尿量过少前列腺位置会下移,而尿量过多位置又会上移。治疗开始前2小时,先排空小便,然后喝下350ml水,这个水量也是医生提前计算过的,之后一直憋尿,确保开始治疗前膀胱尿量符合要求。
第二天上午10点,医生陪着我到了重离子治疗中心,先去1楼的测试室,像做B超一样用一个小探头放在我的小肚子上,观察膀胱尿量,确认符合要求再进入治疗室。躺到机器上进行定位,和先前计划摆位完全一致,并经过与正式定位时拍下的照片对比,确认无误,医生才会示意物理治疗师开始治疗。
朱骥:对于腹部肿瘤患者来说,进行重离子治疗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准备工作不充分,治疗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前期进行定位时,我们就会提前交代患者清淡饮食,排空大便和尿液。真正进入治疗阶段,膀胱内150ml尿液最为合适,但考虑到开始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耗时,一般在患者憋尿达100ml左右就可以准备上机了。
不需要麻醉
真正治疗时间不到2分钟
最大的感觉是“没感觉”
第一次治疗整个流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定位大概10分钟,真正的治疗时间不到2分钟。我的前列腺两侧都有病灶,所以两边都要照射,照完一边,机械臂自动把我整个人转个方向,再照另一边。2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我需要做的事只有均匀呼吸。治疗结束,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把我身上的固定模具解开,医生立刻询问我是否有哪里不舒服,我觉得都很好,然后他们交代我可以不用再憋尿,从机器上下来,我独自去上了卫生间后,就自行回到病房。一次治疗就这样结束了,过程中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感觉”。
我一共治疗了12次,每周二至周五每天各一次,持续三周,从3月11日正式开始,到3月28日结束。其中头两次治疗最顺利,很快就结束了。之后在膀胱准备这方面碰到了几次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尿量达不到要求,于是医生给我调整了治疗前两小时的饮水量,从350ml加到了500ml。还有一回,摆位总是达不到要求,从上午一直调整到吃中饭还没调整好,治疗时间改到了下午。不得不说,这方面医生们真的非常严谨,他们告诉我,为了保证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如果摆位一直不符合要求,哪怕当天不做治疗也不能马马虎虎上,我当然也是全力配合。

住院全程不需要陪护
治疗到现在没有出现
疼痛、漏尿、尿急、尿频等症状
治疗期间,除了饮食方面的要求以外,其他方面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完全不需要用药(除了每日常规的乳果糖和开塞露)。医生专门给了我一张饮食禁忌表格,避免产气或者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上面写到了豆类、洋葱、牛奶、意大利面等等,让我吃东西的时候避开就行。医生和护士每天早晚查房,每天询问我身体情况如何的同时,也都会再继续强调一下饮食,确保严格符合要求。
当时,我没有在病房订餐,每天散步到医院食堂,看着供应的菜品,避开禁忌物,想吃啥就点,吃完再散步回病房。每天在病房其实挺无聊的,治疗完的状态就是无所事事,连着医院的无线网络刷手机,晚上9点多就睡觉了,比在家更早。
3月10日住进病房,经过4次治疗,整体流程都比较熟悉了,3月15日我出院回家。回到家后,心里有点没底,虽然4次治疗下来没有出现过疼痛不适,生活上除了饮食也没有需要注意的,加上家里离医院比较远,我还是询问能不能再回去住院,住到治疗结束。于是,3月17日,又一个周一,我再次住进了病房。
刘大伯主管医生——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科副主任白明华主任医师:刘大伯提出想要再次住院,实际上我们也有这个考虑。常规来说,像他这样全身情况很好的患者基本是不用一直住院的,就像门诊放疗一样的操作模式。不过,由于刘大伯是首例重离子治疗患者,慎重起见,同意让刘大伯再次入院,由我们全程守护,也会更加放心。将来,我们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全程住院。
前后住院15天,我没有让家里人陪护,也没有请人照顾,身体都好好的,完全可以自理。当时家里也有些别的事,老伴抽不开身,孩子在外地出差,当然,住院期间他们还是来过几次的,从第一天起每天好几个电话打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知道我一切都好,也放心多了。我们一家人心态都很好,哈哈。
治疗期间到现在,疼痛、漏尿、尿痛、尿急、尿频、便血等等症状从来没出现过,如果非要说变化,大概是治疗期间排便次数变多了,因为喝了乳果糖,护士还交代我要多喝水,次数多了,大便也偏稀一些。
PSA从44ng/mL降至0.18ng/mL
影像上几乎看不到肿瘤病灶
3月28日出院之前,医生告诉我放疗对白细胞和红细胞有些影响,指标有些偏低,给我开了一些补血的药物。当天,医生还给我开了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除了口服药,还有注射的药物,口服药每天吃,注射药打在肚皮上,每个月打一针。目前,医生说内分泌治疗要持续治疗两年,还要规律随访。
白明华:术前评估,刘大伯属于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依据相关指南,采取放射治疗联合ADT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2-3年的方案,与前列腺癌根治术都属于优先推荐。因此在重离子治疗结束后,我们还建议刘大伯进行内分泌治疗,具体治疗持续时长将视后续随访情况调整。
入院前,我的PSA超过44ng/mL,结束治疗的前一天,PSA降到了0.38ng/mL。治疗结束大约一周后去医院复查,PSA是0.18ng/mL,同一天还做了肠镜和磁共振,肠镜结果很好,没有看到放射性治疗引起的损伤。医生对比治疗前后磁共振的结果后告诉我,之前明显的病灶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治疗效果非常好。
朱骥:按照以前的常规放疗手段,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有可能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轻则大、小便不适,重则便血、尿血。我们在治疗后对刘大伯进行了肠镜检查,主要目的是观察对肠道的影响情况。由于重离子射线“立体定向爆破”的特性,比传统放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更好疗效,在根治的同时,直肠炎、膀胱炎等副作用发生概率更低、症状更轻。
日本的重离子治疗规模和技术成熟度处于全球前列。按照日本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重离子治疗5年总生存率约95%,无复发率超90%。
关于费用,因为我以前买过商业保险,报销之后的花销也完全能够承受。
整个治疗过程总体很顺利,我的感受也非常好,既避免了开刀,也避免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也达到预期,那不是蛮好吗?我当初的选择的确是没错的。
自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正式启用以来,重离子治疗门诊可谓一号难求。随着重离子治疗的启动,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重离子治疗,体验放疗领域“天花板”级别的治疗。
截至4月21日17:00,共有600多人次前来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挂号重离子治疗门诊咨询,来问得最多的是胰腺癌患者。经过严格的重离子多学科会诊,已有100余位患者正在进行重离子治疗计划制定,有治疗记录的患者共28例(12位患者已经结束治疗),涉及8种癌症,分别为肺癌、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软组织肿瘤(脂肪肉瘤)、胆管癌、宫颈癌、脑膜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教授,见证了从重离子落户浙江,在省肿瘤医院拔地而起,到重离子治疗门诊开设以及重离子治疗启动的全过程。
“患者对于重离子这样一个顶尖放疗技术的期盼,对于战胜肿瘤的渴望,我们都感同身受。”朱骥说道。
但,既然是治疗,有人适合,也有人不适合;有人迎来希望,也有人无奈离开。平稳运行两个多月来,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的医疗团队,奔着根治肿瘤的目的,和患者一起努力着。
以前无计可施
如今有了治疗新“武器”
“重离子治疗门诊开出来,最直观的感受,以前我们接诊不到的患者,现在多了起来。这意味着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朱骥说道。
朱骥提到的“接诊不到”的患者,是腹部相关肿瘤,比如胰腺癌、软组织肿瘤等。这些肿瘤,常规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像胰腺癌,如果不能手术,常规化疗做完,患者可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了。哪怕尝试光子放疗,效果始终有限。而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报道,重离子治疗显示出比现有治疗方式好得多的治疗结果,那么这类患者就有机会接受重离子治疗。从以前的无计可施,到现在能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这是最大的变化。”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科负责人刘鲁迎主任医师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重离子治疗门诊开诊以来,前来咨询的有不少是不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常规五年生存率只有5%-8%。“胰腺癌首选手术根治性治疗,但很多患者一确诊就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这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刘鲁迎表示,胰腺癌一直是临床诊治难点,“很容易复发转移,而且肿瘤紧邻十二指肠/胃等空腔脏器,一旦直接侵犯,放疗就给予不了根治剂量,局控就不理想。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肿瘤,但还没有转移的患者,通过重离子治疗能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刘鲁迎坦言:“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很低,通常以一年两年的生存率来统计。当患者无法手术时,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可以加放疗。常规的光子放疗,患者中位生存率大概在12-18月,而重离子治疗的中位生存率可达到20-30个月,2年的生存率可以翻一番,有了明显的突破和提升。”
“针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我们正在和外科做积极的沟通,看能否通过重离子治疗达到转化的目的,让肿瘤缩小,从而让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朱骥说,“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将胰腺癌的重离子治疗和其他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等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肺癌患者重离子治疗7次后
肿瘤从2厘米缩小到1.5厘米
从重离子医学中心有治疗记录的肿瘤病种来看,肺癌共有8例,占28.5%,其中4例已完成治疗。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早期肺癌不愿意手术的、高龄无法耐受手术的,也有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主任季永领主任医师说。
季永领表示,对于早期肺癌,目前首选的还是外科手术治疗。“从理论上来说,重离子治疗对于早期肺癌确实可以达到类似手术的根治效果,但目前相关研究及数据支持并不充分,而手术作为早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式,拥有大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如果能够手术,还是推荐手术。”
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或是曾经手术,肺部现又长出第二原发灶的患者,重离子治疗则有明显优势:损伤更小,对肺组织的保护更好、副反应也更小。
最近,90岁的王奶奶接受了重离子治疗。王奶奶三年前体检发现右肺有一个肿块,初步评估为早期肺癌,医生建议尽快手术。由于王奶奶年纪较大,拒绝穿刺,也不愿意手术,这两年,肿瘤逐年在增大,已经长到了3.5厘米,好在没有出现转移。了解到有重离子治疗,家属带她找到季永领。
季永领团队为王奶奶做了治疗计划,并顺利进行了7次根治性重离子放射治疗,治疗期间王奶奶没有出现副反应。
“这个患者治疗结束近三周了,我们随访了解到,老人生活一切照旧,现在就等着她治疗后一个月来复查,我们看看肿瘤是否缩小,看看重离子的疗效。”季永领说。
除了像王奶奶这样高龄、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还有一些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也接受了重离子治疗。
57岁的李先生一次体检中确诊早期囊腔型肺癌,肿瘤大小约2厘米。因为不想有创伤,他拒绝了穿刺,也不愿意手术,寻求重离子治疗。
“肿瘤靠近他的胸壁肋骨附近,我们给他设计了10次重离子治疗。他每天从家里过来治疗,治疗结束就自行回家,没有什么异样和副反应。”
重离子治疗7次后,季永领团队给李先生做了一次检查,发现肿瘤已经从2厘米左右缩小到了1.5厘米左右。
“目前,这个患者10次治疗已经结束,正在定期随访观察中。”季永领说。
重离子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并非“所向披靡”
有患者怀揣希望而来,无奈离开
定位更精准,且不会“误伤”沿途正常细胞,可对肿瘤“定向爆破”,实现疗效最大化。重离子治疗,无疑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所向披靡”。
“我们必须明确,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重离子治疗是放疗的一种,本质上是癌症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无法替代化疗等全身治疗,手术依旧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朱骥强调,尤其是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重离子治疗性价比不高。
“很多患者治疗意愿非常迫切,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甚至可以说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的,但毛病实在太重,不适合重离子这样的局部治疗。婉拒患者时心里其实挺不好受的。”刘鲁迎坦言。
前段时间,腹部肿瘤重离子治疗门诊来了一位50岁出头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确诊就已是腹膜等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多线治疗将近一年,效果有限,病情越来越严重。
“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也没成家,老婆陪着来就诊,说重离子是他们全家最后的希望。” 刘鲁迎回忆,在门诊看到患者时,肚子鼓得老大,腹水非常严重。病情到了这个程度,即便有重离子这样的“好武器”,也帮不了他,只能做姑息减症治疗。
“听了我们的话,患者老婆眼泪唰的一下流下来,作为医生,确实很无奈啊。”
刘鲁迎说,针对现状,团队正在设计一些相应的临床研究,希望通过局部治疗联合全身靶向、免疫治疗等,为病人带来一定的获益。
浙江公布重离子治疗费用
首次4.95万元,封顶19.8万元
重离子治疗费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4月22日上午,浙江省重离子放射治疗费用正式公布:首次4.95万元,第二次起每次1.65万元,每疗程最高不超过19.8万元,全国最低。也就是说,针对治疗10次及以上的患者按封顶价19.8万元收费,治疗10次以下的按首次加后续单次费用累计计算,具体治疗次数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目前,重离子放射治疗为高端医疗项目,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但市面上很多商业医疗保险如重疾险、防癌险以及部分惠民医疗保险,都已将重离子治疗纳入保障范围。以杭州西湖益联保(升级版)为例,300元/年的保费,可以享受首次重离子治疗费用最高60%的报销比例,大大降低患者负担。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金晶 张慧丽 张静